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。
我之前一直没太在意家里用的锅具,总觉得能做饭就行。直到有一回,我陪邻居李姐去医院看病,才发现这锅具居然和健康关系这么大。
“便宜锅”成健康杀手
李姐每天早起用用了两年的不锈钢锅煮粥,没想到这口便宜锅在高温蒸煮时释放超标的镍、铬重金属。三个月后她胃疼,去医院检查,问题就出在这口锅上。在广州打工的建筑工人老王,为省钱从街边小店买了“纯手工”铁锅,半年后老是头晕、浑身没劲儿,原来是铁锅铅含量超标,达到国家标准的3倍。这些“毒铁锅”很多是用回收工业废料铸造的,炒菜时高温会让铅、镉等重金属跑出来。
央视3·15晚会曝光每年大概有50万口这种问题铁锅流入市场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发现,长期摄入超标重金属,患消化道癌症的风险会大大增加。
不粘锅也藏隐患
以前大家觉得是“厨房神器”的不粘锅也有隐患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表示,聚四氟乙烯涂层在超过260℃时开始分解,会释放出包括全氟辛酸(PFOA)在内的有毒物质。要是涂层破了,这些潜在致癌物更容易混进食物里。北京朝阳医院就接诊过好多因用涂层破损的不粘锅做饭,吸入有毒气体而患上“聚合物烟雾热”的患者,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类似流感的症状。
铝锅危害悄无声息
铝锅的危害更不容易被发现。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发现,用铝锅煮酸性食物时,铝元素析出量会增加3-5倍。长期吃进太多铝,可能会让人记忆力下降、反应变慢,和阿尔茨海默病也有关系。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物,建议成年人每周铝摄入量最好别超过1毫克/公斤体重。
市场锅具问题不少
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的锅具抽检报告显示,低价涂层锅不合格率约12.5%,重金属迁移量超标问题突出。某电商平台销量前10的“网红锅”里,有3款因涂层脱落,全氟辛酸含量超标。约23%的铝制炊具在煮酸性食物时,铝析出量超过安全标准。约8.7%的不锈钢锅存在304、316标识和实际材质不符的情况。
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发现,超过65%的家庭主妇买锅时只看价格和外观,对材质安全和产品认证不清楚,导致“毒锅”进入千家万户。
选锅要过“三关”
选到安全的锅很重要,真正安全的锅具得通过“三关”考验。
第一关是材质关:买锅时,优先选符合GB 4806.9-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304/316不锈钢锅,或者带有“食品接触用”标识的精铁锅,这两种材质相对安全。
第二关是工艺关:以铁锅为例,质量好的铁锅表面应平整光滑,没有砂眼气孔。买不粘锅时,要仔细看涂层厚度是否均匀,边缘有没有翘起,否则容易出问题。
第三关是认证关:买锅一定要认准“CQC”“SGS”等权威认证标志,别买三无产品,有认证标志说明产品更靠谱。
选锅别掉进陷阱
选锅时也有不少陷阱要小心。有些小作坊生产的铁锅打着“手工锻造”旗号,实则重金属超标。还有号称“进口高端”的锅具,可能是国内小厂生产的。另外,“养生钛锅”“纳米涂层”等很多都没有科学依据,别盲目跟风购买。
正确用锅很关键
选到安全的锅,还得会用。铁锅新买的要经过“开锅三部曲”:先用白醋煮一煮消毒,然后抹上猪油,用小火烤一烤,最后用清水冲干净晾干,这样能形成天然油膜,防锈且不易粘锅。铁锅用完要及时清洗擦干。不同材质锅具使用方法不同,不锈钢锅适合低温慢炖,不能干烧;不粘锅最好用硅胶铲具,避免刮伤涂层;铝锅别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。
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测试表明,正确使用和保养锅具,能延长使用寿命3-5年,降低80%以上的安全风险。
经过这些事儿,我是深刻体会到了,咱们在厨房做饭,可不仅仅是在翻炒食材,更是在守护全家人的健康。我打算回去就把家里用了好多年的涂层锅给换了,再给老人换个轻便的304不锈钢锅,给孩子准备个专用的儿童辅食锅。我觉得,安全的锅具真不是什么奢侈品,每个家庭都应该重视起来,毕竟这关系到一家人的健康呢。
参考资料:
【1】《研究发现:锅一换,每年或减少40万人患病,炒锅到底怎么选?》;
【2】《4类锅具被列入致癌“黑名单”,长期用或有致癌风险?告诉你真相》;
【3】《如何选择市场上各种炒菜锅具,以及各种材质安全,如何避坑》;
